合作客戶/
拜耳公司 |
同濟大學 |
聯(lián)合大學 |
美國保潔 |
美國強生 |
瑞士羅氏 |
相關新聞Info
-
> 高鹽油藏下兩性/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協(xié)同獲得油水超低界面張力的方法(一)
> 電子產(chǎn)品的制造過程中對表面張力的要求
> 不同表面張力溫度系數(shù)對激光焊接熔池流場的影響
> 咪唑類離子液體對不同煤塵潤濕性能的影響規(guī)律(下)
> 鋁酸鑭基片上沉積制備納尺度的銅薄膜,超微量天平精準測量沉積質(zhì)量
> 多晶硅蝕刻液的制備方法及表面張力測試結果
> ?正十六烷與七甲基壬烷的界面張力
> 不同助劑及濃度對IDK120-025型和LU120-015型噴頭霧化效果的影響(三)
> 血腦屏障概述
> 浮選藥劑的性能、組合用藥機理及協(xié)同效應的影響因素(一)
推薦新聞Info
-
> 新型納米材料2-D納米黑卡在油水界面的微觀驅油機理、界面張力測定(三)
> 新型納米材料2-D納米黑卡在油水界面的微觀驅油機理、界面張力測定(二)
> 新型納米材料2-D納米黑卡在油水界面的微觀驅油機理、界面張力測定(一)
> 燒結礦致密化行為研究:不同堿度條件下熔體的表面張力、表觀黏度值(三)
> 燒結礦致密化行為研究:不同堿度條件下熔體的表面張力、表觀黏度值(二)
> 燒結礦致密化行為研究:不同堿度條件下熔體的表面張力、表觀黏度值(一)
> 如何提高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表面張力預測精度
> 不同水淹程度的油藏環(huán)境下微生物提高采收率、采出液的表面張力與界面張力的變化(二)
> 不同水淹程度的油藏環(huán)境下微生物提高采收率、采出液的表面張力與界面張力的變化(一)
> 新型助排劑配方組分、對表/界面性能的影響及助排效果(三)
硅丙乳液質(zhì)量分數(shù)與粘度、表面張力的關系及在模擬病害壁畫修復中的應用(三)
來源:應用化學 瀏覽 678 次 發(fā)布時間:2025-02-25
2結果與討論
2.1結構表征
2.1.1乳液的形貌
使用激光粒度儀測試了硅丙乳液膠束的粒徑,結果如圖1A所示,可知其粒徑分布為單峰,粒徑分布較窄,乳液粒徑顆粒較小,平均粒徑為0.19μm。較窄的粒徑分布有利于提高硅丙乳液的儲存穩(wěn)定性,較小的膠束粒徑可以提高乳液對壁畫地仗層的滲透能力。另外,硅丙乳液外觀透明,表明粒徑較小,有利于乳液成膜,干膜的滲透性較好。圖1B為乳液的TEM形貌。可以看出,乳膠顆粒為核殼結構,但不太明顯,亮的區(qū)域為內(nèi)核,暗的區(qū)域為外殼,核被殼層包圍,具有“核-殼”結構的硅丙乳液性能優(yōu)異,這主要得益于有機聚硅氧烷在提高膠膜耐候性、耐擦洗性能的同時,降低了膠膜的表面能,使耐沾污性提高。乳膠粒子的形貌接近球形,粒徑小且比較均勻,顆粒無團聚現(xiàn)象,說明乳液有較高的穩(wěn)定性。膠粒的平均粒徑為65 nm,這一結果低于激光粒徑測試結果,這是因為乳液在水中以膠束形式存在;同時,硅丙乳液中有親水性單體,其膠粒表面的親水性基團會與體系中的水形成氫鍵,在膠粒表面形成水化層,使得激光粒度測試得到的粒徑增大。
圖1硅丙乳液的粒徑分布(A)和TEM圖像(B)
2.1.2膠膜的FT-IR分析
圖2為硅丙乳液膠膜(曲線a)和硅丙乳液-硫酸鈉膠膜(曲線b)的FT-IR譜圖??梢钥闯觯z膜在1680~1620 cm-1范圍內(nèi)未出現(xiàn)CC的伸縮振動吸收峰,表明體系聚合反應較徹底。2954和2872 cm-1處為―CH3、—CH2的C—H伸縮振動峰,1730 cm-1處為酯類CO的伸縮振動峰,1452 cm-1處為烷烴—CH3的反對稱變形振動峰;1251和1162 cm-1處有C—O—C伸縮振動吸收峰;1070和1031 cm-1處出現(xiàn)了非常明顯的寬峰,這是Si—O—Si的對稱伸縮振動峰。837 cm-1為Si—O—Si的反對稱伸縮振動峰,在波數(shù)760 cm-1處為Si—C特征峰,表明有機硅存在于聚合物鏈中。加入硫酸鈉后,在1166和621 cm-1處出現(xiàn)了SO的伸縮振動峰,而硅丙乳液1176、1070、1031和996 cm-1的特征峰因為硅丙乳液含量低,被SO峰覆蓋,由此說明硫酸鈉和乳液之間只是簡單的摻雜,并未發(fā)生化學反應。
圖2硅丙乳液膠膜(a)和硅丙乳液-硫酸鈉膠膜(b)的紅外光譜
2.1.3膠膜的XRD分析
圖3為硅丙乳液膠膜和硅丙乳液-硫酸鈉膠膜的XRD圖譜。可見,在2θ為10~30(°)范圍內(nèi)出現(xiàn)1個寬化的彌散峰,且在2θ=19.8(°)處峰形最高,說明硅丙乳液屬于非晶態(tài)(無定形態(tài))結構;另外,在26.4(°)處出現(xiàn)1個尖銳的峰,說明共聚物中有結晶態(tài)物質(zhì)存在。由此可以說明,此乳液共聚物既有結晶態(tài)又有非晶態(tài)物質(zhì)存在。硅丙乳液中加入Na2SO4后,除2θ在19.14和26.4(°)處的峰外,還在31.80、33.92、37.90和52.40(°)處產(chǎn)生了Na2SO4的衍射峰,證明硅丙乳液和Na2SO4之間未發(fā)生化學反應。
圖3硅丙乳液膠膜(a)和硅丙乳液-硫酸鈉膠膜(b)的XRD圖譜
2.1.4膠膜的TG-DTG分析
從圖4可以看出,膠膜失重分為3個階段:在292℃前,失重2.54%,此時失去的是膠膜中的水及小分子物質(zhì)的揮發(fā),膠膜并未發(fā)生分解;293~450℃之間為共聚物的熱分解階段,該范圍失重95.30%,且分解速度較快,主要是Si—O、C—C、C—O和C—H鍵的斷裂所致;450~800℃之間失重0.43%,這是共聚物分子鏈的斷裂和分解,分解速度較為緩慢;800℃基本分解完全,僅剩下1.73%的灰分,證明硅丙乳液膠膜具有良好的耐熱性。由DTG曲線可以看出,409℃熱分解速率最大,說明硅丙乳液具有良好的熱穩(wěn)定性,這是因為在共聚物分子中引入了具有較高鍵能的Si—O—Si鍵的結果。
圖4硅丙乳液膠膜的TG-DTG曲線
2.1.5 SEM分析
通過SEM觀測了硅丙乳液和硅丙乳液-硫酸鈉冷凍干燥和室溫干燥后樣品的形貌(圖5)。由圖5A可以看出,冷凍干燥后,硅丙乳液呈現(xiàn)多孔結構,孔壁表面較為光滑;室溫干燥后則表面均一、光滑和平整,成膜性良好(圖5B);硅丙乳液-硫酸鈉在冷凍干燥后,表面呈現(xiàn)多孔結構,孔壁表面較為粗糙(圖5C),而室溫干燥后,表面有Na2SO4晶體析出,導致表面粗糙(圖5D)。由此可以看出,兩種硅丙乳液在室溫下干燥效果更好。眾所周知,Na2SO4晶體在潮濕空氣中易吸水變?yōu)镹a2SO4·10H2O,體積增大;而Na2SO4·10H2O在干燥的空氣中失去結晶水而轉變?yōu)镹a2SO4粉末狀,體積縮小。由于Na2SO4·10H2O和Na2SO4之間的相互轉化,導致體積發(fā)生變化而產(chǎn)生物理侵蝕,從而損壞壁畫。
圖5硅丙乳液和硅丙乳液-硫酸鈉冷凍干燥(A、C)和室溫干燥(B、D)后的SEM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