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Info
合作客戶/
拜耳公司 |
同濟大學 |
聯(lián)合大學 |
美國保潔 |
美國強生 |
瑞士羅氏 |
相關新聞Info
-
> 氣泡液體中的演變動力學分析
> 納米活性顆粒表面潤濕性測量方法及具體操作步驟
> 含聚氧丙烯醚陽離子型雙子表面活性劑化學結構式、制備方法
> 不同溫度下水的蒸氣壓、蒸發(fā)焓及表面張力
> 電場處理水浮力、及與普通水的表面張力系數(shù)測定
> 噴霧液滴的形成原理與配方設計:動態(tài)表面張力與粒徑的關系
> N-十四?;於彼峒捌溻c鹽合成路線、制備、表面張力等性能測定(一)
> 各種共存陽離子的水化能力、稀土萃取過程的界面鹽效應微觀機制研究
> 基于表面張力等工藝參數(shù)控制耐堿玻璃纖維網(wǎng)格布浸膠量
> 超微量天平應用實例:氧化焙燒除硒火試金重量法測定粗硒中金、銀含量
推薦新聞Info
-
> 全氟庚烷端基聚丙烯酸(FPAA)合成方法及水溶液表面張力測定
> 純聚苯胺LB膜和聚苯胺與乙酸混合的LB膜制備、NO?氣體敏感特性研究(下)
> 純聚苯胺LB膜和聚苯胺與乙酸混合的LB膜制備、NO?氣體敏感特性研究(上)
> 不同相對兩親面積的Janus顆粒在油氣表面性質和泡沫性能對比(三)
> 不同相對兩親面積的Janus顆粒在油氣表面性質和泡沫性能對比(二)
> 不同相對兩親面積的Janus顆粒在油氣表面性質和泡沫性能對比(一)
> 氣凝膠的合成方法及干燥方法一覽
> 表面活性劑對?納米碳纖維CNFs在水性體系中分散性的影響(二)
> 表面活性劑對?納米碳纖維CNFs在水性體系中分散性的影響(一)
> 納米熔鹽形成機理、表面張力測定及影響因素研究(三)
弱堿三元采出液油水界面動態(tài)界面張力、強度、等特性研究
來源:東北石油大學 董靜 瀏覽 754 次 發(fā)布時間:2024-11-14
弱堿三元復合驅是采用無機弱堿代替強堿的復合驅采油技術,與NaOH為堿劑的強堿驅油體系相比,Na2CO3為堿劑的弱堿三元驅采出液,腐蝕性小、結垢輕,對油藏傷害小,克服了強堿三元復合驅的缺點,目前在大慶油田已有應用。
弱堿三元復合驅采出液中殘留了相當數(shù)量的堿、表面活性劑和聚合物,油水乳化嚴重且多種乳狀液并存,造成油水分離困難。弱堿三元驅采出液處理技術的研究對弱堿三元采出液油水分離工藝及操作參數(shù)的選擇奠定了理論基礎,有利于弱堿三元復合驅在油田中的應用。
本文主要利用了OMEC PIP9.0型顆粒圖像分析儀檢測弱堿三元驅乳狀液乳化程度;動態(tài)界面張力儀檢測弱堿三元采出液油水界面動態(tài)界面張力;DHR-2界面流變儀測定弱堿三元復合驅采出液界面強度;ZetaPALS電位儀檢測弱堿三元驅采出液擴散雙電層電位;BT-9300H型激光粒度分布儀測定弱堿三元復合驅采出污水中懸浮固體粒徑以及油珠粒徑分布;多種不同破乳劑進行破乳脫水實驗進行初步篩選,再對脫水效果好的破乳劑進行不同時間、溫度、濃度的比較選出效果最好的破乳劑;990型電導率測定儀測定采出水電導率;IJJ-IIB型原油介電強度自動測試儀測試取樣井在不同時期,不同化學劑含量下的擊穿場強。
實驗發(fā)現(xiàn)弱堿三元復合驅采出液乳化嚴重,分散度高,乳狀液穩(wěn)定內相顆粒平均粒徑在6.25μm~7.44μm之間,較水驅采出液脫水難度大;弱堿三元采出液油水界面張力一般在0.01mN/m~1.5mN/m之間,其中絕大多數(shù)在0.1mN/m~1mN/m之間;弱堿三元復合驅采出液的彈性模量、粘性模量為n×10-2N/m,界面粘度在0.012mPa·s以內;弱堿三元采出液電位絕對值在30mV~50mV之間;污水中懸浮固體粒徑以及油珠粒徑隨著溫度升高而增大;確定了不同活性劑下破乳劑的選擇情況;弱堿三元復合驅采出水電導率測試值約在3×103μs/cm~2×104μs/cm之間;表活劑含量越高,導電性增強,擊穿場強越低;擊穿場強與含水率成反比,擊穿場強在2.5kV/cm~7.5kV/cm之間。